曲阜师范大学

报刊:《曲阜师大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山东建设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和示范省份的建议

   期次:第15期   作者:□付思梦 刘吉超   查看: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要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是各国各地区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世界银行每年就全球各经济体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报告表明,营商环境好的地区往往在后续发展中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更高的就业率和较低的非正规经济比例。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往往能收到长久的回报,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改善当地企业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资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财政税收增长增加更多动力源。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要求“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因此,建议山东省进一步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建设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和示范省份,这是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践行总书记“走在前”嘱托的迫切要求。
  一、山东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底,山东省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名,在商事制度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效。山东市场主体总量逐渐增长并稳居全国第三名,市场主体总量由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前的412.6万户,发展到2022年6月的1385.4万户,年均增长14.4%。
  (一)全省营商环境总体较为优良近年来,山东全省坚持以“一次办好”改革为主线,以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为抓手,积极寻标对标国内最优水平,推出193项改革举措,构建“1+18”政策体系,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11月,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中,山东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含直辖市),2021年位列全国第5名,比上年度前进1个位次。根据2019年11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9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山东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和成效,在民营企业评价中获得充分肯定。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企业发展法治环境稳定好转。二是市场规范建设日臻完善,信用建设和市场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创新环境得到企业认可,创新氛围整体浓厚。四是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增强,政商关系清上加亲趋势明显。
  (二)主要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不断提升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全国25个城市营商环境便利度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济宁市、烟台市入选榜单。根据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第一财经研究院于 2020年 6月共同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在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100个城市中,山东省的青岛市、济南市分列第13位、第20位。根据2020年中国城市群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列营商环境排名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和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综合交通网络较为发达,人均基础设施环境排名位居前列。
  (三)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围绕打造“信用山东”,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切实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社会信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网站集群建设进一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进一步深入,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开,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在“信用中国”网站发布2022年第六期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济南和青岛在36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分别排名第5和第15名。在2022年第七期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山东多个城市进入前50名。总体看,山东省大部分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对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优良信用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四)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5月,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排名中,山东省在31个省(区、市)中位列第17位。2020年我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排名中,山东省青岛市在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
  总体来看,山东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与先进地区有一定差距,但是青岛等重点城市在全国走在前列,有望带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
  (五)政务公开度、政府透明度较高在政务公开方面,山东省持续推动政务信息向透明化、科学化迈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根据第三方评议结果,山东省政府在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政府政务公开“金秤砣奖”。
  在政府透明度方面,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3月发布的 《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8)》,山东省在全国排名第6。
  二、山东营商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山东省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面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挑战,虽然近几年山东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了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但其对小微企业的作用不太明显,市场主体普遍认为营商环境的改善及对其经营并未产生太多积极影响,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官本位思想浓厚,人情关系至上对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背后的文化环境。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要着重破除“官本位”思想。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山东传统思想观念严重,重官轻商,“官本位”思想浓厚,人们普遍推崇“学而优则仕”。一些干部不尊重企业和商业,不重视保护企业家精神,工作避重就轻。有的干部法制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甚至与中介组织利益勾连,严重损害了营商环境。
  (二)市场化创新创业精神亟待提升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山东的市场化创新创业精神不足。自古以来,南方因移民而兴,商贸立业,敢于创业,热衷于商海,做生意按市场原则办事,形成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循规蹈矩、偏于保守是山东的总体特点。北方人就业更偏好“体制内”,南方人有“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思想,敢拼敢闯的年轻人多,愿意自主创业。南方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只要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就大胆干大胆闯,北方很多地方是 “法无授权不可为”,没有成例不敢为,只要是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一律否决,创新意识不强,就怕触雷踩线,热衷于不干事不出事,错失了大量发展机遇。
  (三)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不够一是“放管服”改革还未完全到位,简政放权不彻底。放权数量虽然不少,但质量不高;行政审批仍然环节多、程序繁、时间长。二是电子政务发展滞后,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三是一些部门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不够,习惯用老办法对待新事物,缺乏包容审慎的态度和主动服务的自觉性。四是服务企业质量差。重审批轻服务,发展平台功能弱、创新创业环境差。
  (四)部分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较为普遍根据2018年中央第七巡视组巡视山东的问题反馈,山东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选人用人上存在跑官要官、裙带关系问题;干部监督管理不够严实,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四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依然多发,有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现象存在;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的承诺不兑现,向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伸手行为等问题还时有发生。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不够有力。
  (五)高端优秀人才吸引力急需加强近年来,山东人口流出量总体大于流入量,特别是青年人才和高端人才流出量远远高于流入量。调查显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高达89.31万,成为全国人口流失率最高的省份。高端人才流失现状同样令人担忧,据统计,山东籍在外省工作院士数量(107人)远大于驻鲁院士数量(48人),高端人才与“四青”人才也存在类似情况。
  三、关于建设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和示范省份的建议
  根据山东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建议从促进创新创业、落实考评奖惩、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加强人才引进力度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培育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在全社会培育创新创造、尊重企业家的土壤,强化尊商重商的理念,提高企业家地位,培育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文化氛围,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播撒好 “阳光雨露”,促进民营企业和市场主体“茁壮成长”。政府既要当好 “店小二”,又要当好 “急郎中”,做到“企业需要时,政府无处不在;企业不需要时,政府无故不扰。”进一步营造提升企业家信心的环境,探索建立政商关系“亲”和“清”机制,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清“安全区”,鼓励干部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
  (二)以精准考核为突破口强化干部激励学习全国各地干部绩效考核的先进经验,以精准评价干部绩效为突破口治理“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与长三角、珠三角建立常态化的干部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学习发达地区的理念和经验。以精准考核评价官员为突破口,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区分开来。以落实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为导向,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和工作任务;通过“捆绑考核”,解决条块分割、权责分离问题;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增强政府官员的正激励和负激励;同时,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让官员“敢作为”、“想作为”,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为统领,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为改革核心,进一步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以先进地区的优秀做法为榜样,以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指标”,对各市开展营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倒逼环境改善。围绕企业开办建设、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针对投资项目报建、监管、验收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积极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分类分步推进改革,实行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建设经营要素自由流动,减轻企业负担,努力构建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加速审批流程优化和再造。
  (四)全面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建设以服务为导向的“数字政府”,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果转化工作,增强信息化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构建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打通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壁垒,实现政务资源、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共享。积极推动审批工作流程优化和再造,依托政务服务云平台,开发网上办事专栏,整合现有网上申报、并联审批等政务系统,推行智能手机APP、智能自助终端、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办理等,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落实公共服务、行政审批事项自由选择权。同时,要整合政务服务窗口职能,增加窗口服务人员,提高人员素质,打造一个窗口统一受理,一次提交、一套材料全程跟踪办理的新型服务模式,避免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反复跑,切实提高窗口服务质量。
  (五)打造高端人才引进集聚的平台高地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千方百计吸引人才集聚。围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山东经济社会各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打造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为高层次柔性引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支持用人单位设立“人才飞地”,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全面学习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的人才政策体系,增加人才引进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财政投入,创新人才引进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完善人才落户、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民生服务配套措施,营造便利化、高品质的宜居环境。
  (作者单位:付思梦,槐泽北京智库总会计师;刘吉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博士)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151次访问,全刊已有498886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