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

报刊:《曲阜师大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李宝富:把论文写在生态保护一线

    摘要:李宝富,曲阜师范大学黄河生态研究院副院长,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民盟...

  • 礼的灵魂在于仁

    摘要:礼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曾经将礼的意义归纳为三点:对于共同体而言,礼意味着秩序;对于人际交往而言,礼意味着尊重;对于个体而言,礼意味着教养...

  • 守传统之根燃当代之魂

    摘要: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和魂。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

  • 兰州大学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积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摘要:兰州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积极发挥学...

  • 复旦大学坚持“五优”并进着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摘要:复旦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汇聚优势资源,加强内涵建设,围绕“优培、优...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传统之根燃当代之魂

   期次:第16期   作者:□中共曲阜市委党校 孔娟   查看:44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和魂。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其持久生命力和吸引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新发展需要我们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不仅仅得益于现代数字科技的赋能,也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文物遗存本身就蕴含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遗产,它所独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把它传承好、发展好,可以使我们保有民族有形的文化形象、文化精神、乡愁记忆和造物智慧,发挥美教化、厚人伦、移风俗的正向作用,使中华文明积淀深厚,历久弥新。守好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中国的文化之树才能更加繁茂。
  创新是守正的延续。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全新活力,也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持久生命力。樊锦诗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数字敦煌”,让石窟文化生动再现于世界人民的眼前,让更多人感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故宫“掌门人”单霁翔坚持走创新道路,推出故宫系列口红等特色文创,让文创产品深入大众生活;吴碧霞用中国传统唱腔翻唱现代歌曲《广寒宫》,带给人们别样的听觉盛宴。墨守成规,只会让传统文化画地为牢,不断创新方能燃起中华文化当代之魂,方能将几千年的文化融入到新时代的环境当中,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要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做到源深流长,根深叶茂。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紧跟时代,顺应潮流,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绽放新彩。从并称曲阜三宝的拓片制作、楷木雕刻和尼山砚,到邹城伏陶改良陶土工艺,以儒家“人和”为创作灵感推出的伏娃娃形象,再到汉青国瓷重新诠释东方美学的中国创意,都生动体现了齐鲁大地在文化两创中迸发出的全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笃守正道,以新制胜。“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守正精神,“君子不器,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一种以变应万变的创新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要在保护传承中厚植传统文化根脉,在守正创新中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在相融互通中彰显传统文化魅力,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潮流中行稳致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4755次访问,全刊已有4993479次访问